贺卡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贺卡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武则天最聪明的儿子明哲保身最后善终

发布时间:2021-01-07 17:18:12 阅读: 来源:贺卡厂家

武则天最聪明的儿子,明哲保身最后善终

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旦的文章,欢迎阅读哦~

龙朔二年(662年)六月,武则天在蓬莱宫的含凉殿诞下了唐睿宗李旦。睿宗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,也是高宗最小的一个儿子。为了令武则天高兴,五个月后,高宗迫不及待地封襁褓之中的睿宗为殷王。当时,高宗对武则天言听计从,宠爱到了极点。

爱屋及乌之下,李旦也成为了他心中的心头肉。他抱着李旦爱不释手,之后,又将他改封为冀王、相王等。除了这个名字,高宗对李旦的姓名也着实下了很多功夫。高宗开始给他起名为李旭轮,然后,又将旭字去掉,称他为李轮。永隆二年(681年),高宗再次改封李旦为豫王,并称他为李旦。不料,这次改名后高宗仍不甚满意,一直在“轮”和“旦”两字上犹豫不定。

高宗一会觉的轮好,一会觉的旦好,但是,始终不知道选哪个。于是,高宗有时称他为李旦,有时称他为李轮。但后来,高宗发现自己喊李旦的时候,自己就时来运转,一扫阴霾。而喊李轮的时候,自己就祸事连连,什么倒霉的事情都能碰上。因此,高宗就决定叫睿宗为李旦,以承天意。可以说,李旦出身于皇室,而且一出生便被封王,可谓是喊着金汤钥长大的。

长大成人之后,李旦的传奇经历更是绝无仅有:他父母全都当过皇帝,自己也做过两次皇帝,甚至,还当过太上皇。

那么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嗣圣元年(684年),武则天将中宗废掉,改立李旦为新君,是为唐睿宗。睿宗当时虽然只有二十二岁,但是,早已将朝中的局势看的通透。他明白母后早有称帝之心,只是让自己作为一个过度。于是,在称帝之后他处处小心谨慎,一切都遵从母后武则天的旨意行事。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处理朝政,将一切权力牢牢地掌握在手中,甚至,不让睿宗上朝,只让他住在别殿。

对这一切,睿宗全部老老实实照办,从来没有一句怨言。垂拱二年(686年),武则天有感徐敬业等人的叛乱,假意将朝政交给睿宗,想要看看睿宗是否有夺权之心。睿宗知道这并不是母后的本意,于是,坚决不从。武则天将睿宗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,继续有恃无恐地把持朝政。看到睿宗如此行事,群臣虽然有维护李氏之心,但是,也不敢多言。

永昌元年(689年),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,改元为载初元年,并使用自己的新名字“曌”。看到武则天如此行事,朝中反对派实在是忍无可忍。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,对武则天的行为大加斥责。身居高位刘祎之是武则天引用的臣子,一直很受武则天的重用。但是,此时刘祎之却跳出来反对武则天的做法。

他毫不避讳地说:“太后可以将昏君废除然后另立明君,说明太后是一心为江山社稷的。那么,现在又为何做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呢?天下人对此议论纷纷,我看太后应该将朝政完全交给皇帝,以此来安定人心。”武则天听到之后非常生气,说道:“我一向欣赏刘祎之,对他很是栽培,但是,现在他居然要背叛我,看来,他已经完全忘记了我对他的恩情。”

看到武则天对刘祎之有所不满,那些憎恨刘祎之的人便开始上书诬告刘祎之,说他招权纳贿。武则天收起了往日对刘祎之的袒护,亲自下旨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去调查此案。王本立对刘祎之宣读太后的敕书,向他说明情况。但是,刘祎之自知命不久矣,于是,视死如归地继续指责道:“太后又不是皇上,怎么可以用皇帝的敕书呢?”

武则天听说此事后更加生气,她直接下令将刘祎之打入大牢,并准备对他从严治罪。

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,睿宗就是再想装聋作哑,也不能不管此事了。如履薄冰的睿宗不敢说自己母后的不是,只是为刘祎之开脱。

刘祎之的亲属听说皇上为刘祎之说话,都感到十分高兴,认为刘祎之有救了。可是,刘祎之听后叹息道:“看来,我这次是必死无疑了。太后行事一直独断专横,完全凭着自己的心意做事。皇上虽然贵为九五至尊,但他的劝说,只会让我更快地死去。”果然不出刘祎之所料,武则天听了睿宗的劝说更加愤怒,不久之后便赐刘祎之自尽。

刘祎之知道大限已到,并没有害怕地痛哭流涕。他坦然自若地沐浴更衣,然后,让自己的儿子拿起笔来替自己写谢表。他的儿子知道自己将要与父亲诀别,早已是泣不成声,完全拿不动笔了。刘祎之见监刑的人一直催促,于是,自己拿起笔写了起来。朝中的大臣们都关心着此事的进展,看到武则天下旨赐死刘祎之后,已经明白了武则天的心意。

刘祎之临死前所写的谢表情真意切,观者无不扼腕叹息。

这期间,有人悲伤刘祎之的逝去,不敢直言犯上,只是一直称赞谢表的文采。但是,武则天决心树立自己的威严,她将称赞谢表的几人罢职,以示惩戒。

之后,睿宗看母后如此行事,于是主动请求母后称帝。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,他甚至要求母后赐自己姓武。此事一出,群臣全部面面相觑。皇上居然都领头支持,这还有何话说呢?投机之徒纷纷上书称赞皇帝英明,中立的大臣也表示遵从皇帝旨意。

至于反对者,除了沉默外别无他法了。

天授元年(690年),武则天在睿宗和群臣的请求下改唐为周,赐睿宗姓名为“武轮”。这下子,睿宗的姓和名全部都变了。他将皇位让出后,迁居东宫居住,虽然,有皇太子的仪式,但是,已经没有皇太子的名分了。

睿宗让出皇位后,仍然不敢掉以轻心。当时,武皇的侍婢韦团儿十分欣赏他,想要和他亲近亲近。睿宗自知母后的威严,害怕引火烧身,于是,果断拒绝了韦团儿。韦团儿认为是睿宗身边的妃子刘氏和德氏不让睿宗和自己亲近,于是,对两人怀恨在心。

之后,为了能够借武皇之手消灭自己的情敌,她暗中在两人的寝宫旁埋上木俑,然后,向武皇告发两人暗中做法,想要行诅咒之事。武则天一向忌惮神鬼,听闻此事后火冒三丈,于是,下令将两人秘密处死。据说,刘、德二妃被武则天的手下秘密处决,连埋在那里都无人知晓。

两个活生生的人,就像突然在人间蒸发了一样。

虽然,两个爱妃突然消失,但是,睿宗不敢多问一句话。在母后面前,睿宗装聋作哑,谈笑风生,似乎根本不认识两个爱妃一样。

神龙元年(698年),武则天被逼退位,李显在大臣们的拥立下登上皇位,是为唐中宗。即位之后,中宗封弟弟睿宗为安国相王,并拜他为太尉。但是,已看惯宫中血雨腥风的睿宗早将功名利禄视做过眼烟云。不到一个月他便上书请求辞去太尉,中宗看弟弟态度坚决,只好同意。

不久之后,中宗又将弟弟立为皇太弟。跟上次一样,睿宗又是百般推辞。中宗无奈之下,此事只好作罢。景龙四年(710),大唐政局发生突变。中宗的皇后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将中宗毒杀,打算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。

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将睿宗当做了绊脚石,坚决拒绝他参与政事。睿宗见势不好,一如既往地拱手让权,以避免被陷害。之后,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发动政变,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诛杀,准备让睿宗重新登上皇位。睿宗让再让三,众人坚决不从。

这下,睿宗才勉为其难地再次登基。

睿宗两次称帝,但第一次完全是母亲的傀儡,只有第二次登基期间才算真正掌权。他即位初期,以姚崇、宋璟为宰相,并在其辅佐下,革除弊政,整修纲纪,拨乱反正,使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气象,史称“复有贞观、永徽之风”。

睿宗虽然即位,但他丝毫没有贪恋皇位之心。登基后的第二个月,他便把三子李隆基立为太子。在位两年零两个月后,他见政局已定,主动再次让位,准备让太子李隆基登基。李隆基听说之后立即进宫推辞,表示自己万万不能接受父皇的禅让。

睿宗苦口婆心地对他说:“祸乱能够扫除,国家能够安定,朕能够再次登基称帝,都是你的功劳。朕现在禅让给你,是让你再次为民做事,将大唐变得更加兴盛。这是我的肺腑之言,你又何必推辞呢?”虽明白父皇的心意,但李隆基认为自己已经贵为皇太子,登基只是早晚的事。

于是,他还是极力地推辞。

睿宗见他仍然不遵从自己的意思,只得拿出父亲的威严:“你如果孝顺朕,就应该接受朕的禅让。难道你非要等到朕驾崩的时候,才能在朕的灵柩前即位吗?”听到此话后,李隆基实在是无法拒绝了。他哭着表示同意,然后,登基称帝,是为唐玄宗。

看到睿宗行事如此胆小,后世的不少人都讥笑他毫无男子气概。但是,平心而论,在那个政局波谲云诡的年代,身处政治漩涡而能够安然无事的睿宗,实乃大智若愚之人。司马光论及睿宗时,不禁称赞他“宽厚恭谨”。

这四个字,他是当之无愧的。

聚培训网

英语作文

培训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