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卡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贺卡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南京成语大会在建邺书房举办【消息】

发布时间:2020-09-16 01:19:16 阅读: 来源:贺卡厂家

九中女孩巴欣玮在表演。

“小青梅”组合朗诵《长干行》。

卢旺达姑娘在表演。

天使之翼艺术团手语节目《天亮了》。

中胜社区朗韵艺术团旗袍秀《青花瓷》。

成语大会果然“才高八斗”

中国江苏网7月17日讯 由南京市全民阅读办、建邺区委宣传部、南京晨报主办的南京成语大会7月15日在南京建邺书房举办。南京成语的高手们集聚在这个古朴的空间里,用各自的绝活、不同的艺术形式精心展示了青梅竹马、两小无猜、三山二水、天花乱坠、天低吴楚、管中窥豹、步步生莲、巧夺天工等数十个南京成语。年龄最小的组合“小青梅”,两个孩子加起来才11岁;除了来自咱们南京社区的达人外,外国友人也来凑热闹;南京成语版京剧更因巧思赢得满堂彩。

本版撰稿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成岗 陈洁 倪敏 黄益 刘娟

本版摄影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刘莉

国际化社区艺术团 “步步生莲”舞动青花瓷

“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,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”“天青色等烟雨,而我在等你”……首届南京成语大会,第一个节目,便是建邺沙洲街道中胜社区的朗韵艺术团旗袍秀《青花瓷》。

曲如其名,80后熟悉的《青花瓷》,曲风恰似那“自顾自美丽”的青瓷极品,洗尽铅华,古朴典雅。清新流畅的音乐以古筝撩拨,牙板清脆,琵琶淙淙,中国风分外动人。“这也是我们选这首曲子上成语大会表演的缘由。”带队的鲍海霞本是老年大学的专业老师,魅力十足,带出来的队伍,清一色身姿窈窕,挺拔娟秀。

“我们的队员都是中胜社区居民,四五十岁,很多还在上班,大家对于在晨报主办的成语大会上作为首个节目出演,非常珍惜,都是下班忙完家务,连夜组团彩排。”中胜社区主任邓芳琼透露,鲍海霞带队的朗韵艺术团,2011年成立,人员来自朗诗街区、宋都美域等高端楼盘,选拔时,不以“广场舞大妈”组合简单搭台,自我要求严格,从十多人发展至如今20多人的团队;日常每次演出均认真训练,精心准备。

台下连日用功,台上短短几分钟出演,功力尽显,也能获得满堂喝彩。当主持人刘娟提问观众们:“阿姨们的表演用什么成语描述最合适?”大家踊跃举手,喊出的都是同一个四字成语:步步生莲。

残疾人艺术团 手工制作“巧夺天工”

“那是一个秋天,风儿那么缠绵,让我想起他们,那双无助的眼……”伴随着深情的音乐,台上的5名表演者一起用手语诉说着他们的心声。这是一支特殊的表演队,表演者全是智力障碍或语言听力残疾人。这个由兴隆街道天使之翼艺术团带来的手语节目《天亮了》深深震撼了现场的每一个观众。

负责带队的积善社区副主任李丽告诉记者,几年前因为这些表演者没有劳动能力,他们只能靠吃低保、捡拾垃圾生活。他们年龄不小,但智力水平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,有的出个门就找不到回家的路,在外一流浪就是好几天,吃尽了各种苦。这个时候同一个社区的居民艾荣华挺身而出,和她的丈夫一起把这部分特殊的学员组织起来,带着他们学手工,开办各类手工培训班,同时还教他们唱歌、跳舞、写字、画画……几年时间下来,这些特殊的学员发生了蜕变,能凭着小小的手工制作获得报酬。

艺术团不仅带来了节目,还带来了他们精美的手工作品。在表演结束后,他们将自己的手工作品献给了在场的嘉宾,记者看到这是一个精美的书签,书签是黄铜制成的金钗造型,上面漂亮的珠子和编绳就是他们手工制作的。嘉宾们拿到手后,惊叹连连,直呼这些手工作品“巧夺天工”。

“小青梅”组合 《长干行》萌翻全场

“妾发初覆额,折花门前剧。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……”5岁的罗夏初、6岁的王铭浩,是南京成语大会第一场中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。一首李白的《长干行》从头到尾,流利而有节奏地背诵起来。

“我叫罗夏初,我来自奥星幼儿园”“我叫王铭浩,我刚刚从哆来咪幼儿园毕业,即将升入小学”……一开场,两个身着汉服的小朋友就落落大方地走上舞台,拿起话筒,介绍起自己来。让人捧腹的是,两个小朋友在背诵途中突然“吵”了起来,噘起的小嘴,认真的模样,天真烂漫。他们为什么而争执呢?原来,这首诗有两个版本,一个小朋友念的是“八月蝴蝶来,双飞西园草”,另一个则是“八月蝴蝶黄,双飞西园草”的版本。而罗夏初、王铭浩几乎瞬间就和好了,连商量都没商量,两人就又同时接下去背诵,还是一样的默契。“小青梅”组合,用实力演绎了什么叫“青梅竹马”,赢得了现场最热烈的掌声。

卢旺达留学生 “洋言洋语”说成语笑翻全场

“大家好,我的名字是佩辛丝, 我的中文名字叫耐心,我21岁,我是卢旺达人,我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。”昨天举行的南京成语大会,还吸引了不少外国留学生参加,耐心就是其中一位,这位长相甜美、嗓音有如天籁的卢旺达姑娘听到成语大会举办的消息,特意找了中国的朋友报名,昨天她穿上民族服装、带上三位好朋友前来表演。

耐心选择了一首法国歌曲《promise》,这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承诺信守一切美好的事物,如爱情、幸福,永不放手。“这就是中国的成语‘一诺千金’啦!”耐心在现场深情演绎完这首歌曲,得到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。歌唱完了,耐心和好朋友保罗斯还兴致勃勃地与观众、小记者玩起了“口口相传”游戏,中文只有“一点点”的保罗斯自然比不过耐心,“东山再起”这个成语在保罗斯的嘴里成了“东实在起”,耐心的标准发音“杀鸡给猴看”迅速被中国队友听清,最终耐心队以2:0战胜了保罗斯队,两位国际友人谐趣的中文发音,引来台下的阵阵笑声和掌声。

九中女孩巴欣玮 把20个南京成语唱成京剧

当天,压轴表演的是来自南京九中的漂亮女孩巴欣玮,她用京剧来唱南京成语。

巴欣玮今年13岁,过完暑假,她就是初二的学生了。说到她与京剧的结缘,颇有些偶然性。“我小学是在成贤街小学念的书,学校的特色就是京剧。”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对京剧一无所知的她被选到学校里的京剧团里,接受老师的教导和指点,这一学就是6年。她也渐渐爱上了京剧,小学毕业后,仍旧跟老师每周联系。她的老师可不是普通人,是江苏一位特别优秀的京剧人——国家一级京剧演员、沈小梅的徒弟李正华。这次正是李正华老师推荐了巴欣玮来参赛。

为了这个节目有更好的效果,这次晨报编委陶宇东特意为京剧《梨花颂》重新谱写歌词,青梅竹马、两小无猜、三山二水、天花乱坠、天低吴楚、管中窥豹等20个南京籍成语被巧妙地安置到歌词里,成了一首全新的《金陵成语谣》。

当天巴欣玮的表演也的确可以用专业和惊艳来形容。“小小歌谣,唱不尽这千年文明化育传承,唱不尽这山围故国周遭形胜, 唱不尽这人文荟萃历史澎湃,唱不尽这金陵文脉风华绝代……”唱念俱佳,举手投足间都是雅致。

南京晨报副总编辑仲曦:

聚沙成塔、建功立业、过江之鲫

南京晨报副总编辑仲曦代表晨报总编辑黄建伟,对大会联合主办方南京市全民阅读办、南京建邺区委宣传部及会场所在的建邺图书馆建邺书房表示感谢。此次南京成语大会,仲曦也用三个成语概括:聚沙成塔、建功立业、过江之鲫。

三个成语,均与活动主办方之一建邺区相关:首先是聚沙成塔,大会第一个节目由沙洲街道中胜社区的朗逸艺术团“步步生莲”走出“青花瓷”,沙洲街道的名字起源,与聚沙成塔的寓意相和——有沙成聚,方以成洲。多年前的江滩之地,如今已是“文明法治、宜居宜业、安全稳定”的新沙洲。说到建功立业和过江之鲫,仲曦表示,建邺区被南京市委市政府定位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。无论十运会、青奥会,还是不久前的江苏发展大会,主会场均在建邺。

而“过江之鲫”,本义是指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,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,当时有人说 “过江名士多于鲫”。近年来,建邺区在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建设、创新能力提升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,吸引人才如“过江之鲫”来建邺落地扎根。

南京文化名人老吴:

“多大事儿”也应该是成语

南京文化名人老吴和《南京历代成语》作者夏蓓也来到现场,并用一个特殊的形式,接受了南京晨报小记者的提问。

这个环节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“锦囊妙计”。当天,南京晨报的小记者们来到现场时,提前将自己要采访的问题写在纸条上,放进一个袋子里,然后由两位老师随机抽取回答问题。

说起老吴,南京人几乎都认识。作为资深媒体人、作家、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“听我韶韶”节目主持人,他从事新闻四十余年,发表作品数百万字,出版个人小说集、散文集5本。而他在南京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上一直不遗余力。

被南京晨报小记者问到最喜欢南京的哪一个成语,老吴表示,南京的成语他都喜欢,但是他个人更倾向于那些南京人经常使用的词,比如多大事儿、格格正正。“可能你们又要笑了,说吴老师这些不是成语。但是什么叫成语?我认为时间用长了,背后隐藏着故事,大家习惯使用了的就叫成语。南京有一句话叫多大事儿,这个多大事儿严格来讲就是南京成语,它反映的是南京人的一种心态,包容性强、百折不挠。”

南京市档案局(馆)档案管理处处长夏蓓:

南京成语不止127个

《南京历代成语》作者夏蓓是南京市档案局(馆)档案管理处处长、研究馆员,长期进行中华民国史、抗日战争史、南京大屠杀史、南京地方文化史研究。

现场,有小记者好奇地问, 《南京历代成语》中的127个成语都是如何搜集来的?对此,夏蓓进行了详细的阐述,10年前,她和团队编著的《南京成语故事》出版,这也是第一次将来源于南京或与南京有关联的成语集中展示出来,“虽然书已经出版了,但10年来我们团队一直没有停止对南京成语文化的挖掘和深化,我们又陆续在一些文献典籍上发现了《南京成语故事》中没有收录的来源于南京或与南京有关联的成语,经过重新考证修订,出了这本新书,将南京成语增加到127个。”其中,她说到“断蛟刺虎”这个成语的来源:她的团队的詹琍老师从小生长在南京的老门东,夏日纳凉,常听老人说附近的周处台,并讲周处的故事,意思是要小孩学好。这个成语是从她的记忆里挖掘出来的。夏蓓也提到,南京成语远不止书上收录的127个。

南京晨报特别阅读部主任邹尚:

用南京成语讲述建邺前世今生

“如果穿越到唐宋时期,建邺区可谓是南京的‘新大陆’,最贴切的成语笃定是‘沧海桑田’,最靠谱的名字应该叫‘白鹭洲区’。”南京成语大会首场在南京市建邺区举办,当天的大会,南京晨报深受读者欢迎的特别阅读版主任邹尚老师,专程为大伙用成语讲述建邺的前世今生。

检索源自南京的成语,大多数都与六朝典故有关。而六朝时期,建邺区域还是长江的一部分。好在当时交通主要靠长江水运,所以如过江之鲫、中流击楫、一衣带水、锦囊妙计等成语,还是和建邺区联系密切。江左夷吾、虎踞龙盘等成语也与建邺区有一定的瓜葛。

虎踞龙盘

虎踞龙盘是南京人熟悉的一个成语,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这四个字,出自南北朝时期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昔之虎踞龙盘,加以黄旗紫气。”

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年),赤壁之战前夕,诸葛亮出使孙吴京口(今镇江)时,乘船途经秣陵(今南京),赞叹南京山水形胜:“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乃帝王之宅也。” 意思是指南京地势雄伟险要,东边有冈峦绵延的钟山及余脉,像一条巨龙似的盘伏着,西边是巍然屹立的石头城,像一只猛虎似的踞坐着。自此“虎踞龙盘”或“龙盘虎踞”成语便成为南京的代名词。

锦囊妙计

“锦囊妙计”本意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算,如今常被人们用来夸“智多星”的好计谋。出自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四回:“汝保主公入吴,当领此三个锦囊。囊中有三条妙计,依次而行。”

《三国演义》基本史实源于西晋陈寿所撰南朝宋裴松之补注《三国志》,小说家笔下的“锦囊妙计”更为精彩。

南京成语大会举办地

南京建邺的“文艺心” 社区有花还要有诗和书房

今年4月新开放的“建邺书房”,一张长条木桌、一把木椅、一杯清茶,吉狄马加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分享;台下几排木质的课桌,已坐满了人,连过道里也站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。

这是5月13日下午,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三楼“建邺书房”里的画面。当天,中国作协副主席、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首次走进建邺书房,为听众带来主题演讲“我眼中的诗意青海”。

从4月22日开放至今,建邺书房已相继迎来言恭达、吉狄马加两位文化“大咖”。木质镂花的门窗屏风、古朴生香的文玩雅件、精雕细琢的书架台案和不时到访的文化名人,这处古色古香的书房已受到附近居民的热捧。

江苏省委常委、常务副省长黄莉新在考察金陵图书馆时曾指出,公共文化场所吸引和容纳的人越多,文化的影响就越广。要拓展服务功能、放大资源效应,不断增强吸引力,打造市民的“精神家园”。近年来,建邺区内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健全,人均可占有公共文化活动空间面积位居全省第一,实现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文化活动空间。同时,该区打造了一批别有特色的“建邺书房”“为你读诗”线下场所等公共文化空间新模式,让居民能享受优质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,以文化富民,提升新城居民的幸福指数。

《金陵成语谣》歌词

念白:

芳菲歇去何须恨,夏木阴阴正可人。南京成语大会,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

当是时也,玄武湖畔风荷举,建邺书房书香浓。金陵文化逢盛世,品读南京正当时。

一水横陈,连冈三面,建邺自古雄奇;聚力创新,聚焦富民,文化当为底蕴。

欣逢大会,特此献上一曲《金陵成语谣》:20个南京成语写就,以资庆贺!

小小歌谣,唱不尽这千年文明化育传承,唱不尽这山围故国周遭形胜,

唱不尽这人文荟萃历史澎湃,唱不尽这金陵文脉风华绝代……

歌词:

青梅结,竹马依

两小近,无猜疑

三山二水天花坠

天低吴楚管中窥

管中窥

蓝田生玉岂有虚

东箭南金难自弃

六朝金粉千古迷

多难兴邦万年思

澄江静,如练绮

新亭在,对泣已

断蛟刺虎芳百世

江左夷吾过江鲫

过江鲫

芝兰玉树竞阶立

东山再起天下计

中流击楫千秋业

大笔如椽万代名

仙侠情缘

坠星大陆

众矢之地手机版